高风险、用不到、小众还高冷……提到期货、期权产品,多数人是这样的第一印象。但在企业端,近年来市场波动加剧,企业风险意识提升,加上期货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推进,期货期权产品正逐渐逐步嵌入越来越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为企业稳健经营的重要工具。
期货期权重塑传统钢贸
多花时间精力研究市场期望低买高卖博取价差,还是每年付出上千万的期货期权费用更稳健的经营?对于利润率不高的钢铁贸易企业而言,该怎么选?如果是几年前,苏州隆兴供应链管理公司还只能选择前者,但现在不一样了。
在苏州隆兴位于太仓港开发区的物流园,露天堆场里堆满了一卷卷重达数十吨的热轧或冷轧卷板,专门的起重机在堆场穿梭将整卷的板材送到不同的生产线,几条生产线则将标准化的卷板进行简单加工剪切成下游客户要求规格的钢材制品。
“隆兴的上游是钢厂,议价能力强,下游是对价格敏感的终端制造用户。”苏州隆兴董事长席劲松坦言,现在实体企业很“卷”,加工、配送利润都很薄,面对价格的频繁、巨大波动,要时常面临跌价损失风险。
作为上世纪90年代即进入钢贸行业的“老钢贸”,席劲松清楚在市场生存的不二法则是不断适应变化。“在卷板行业,早期主要看国外的价格,随着国内钢厂产量迅速上升并开始出口,境外的价格对国内市场就没有参考意义,市场在度过一段混沌期后,尽管目前部分钢厂还在自主定价,但方向是会转向期货市场定价,因此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宝武开始推广由宝武提供现货供应、上期所及期货公司提供期货期权对冲工具的‘期货稳价订单’后,隆兴第一批就参与进来。”席劲松说。
数据显示,从年9月到今年6月底,苏州隆兴先后完成20余笔期货稳价订单业务,为6.5万吨钢材进行套保,累计支出权利金约万元,累计获得行权收益约万元。“用期货期权工具获得收益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不用天天担心价格的波动,经营可以更稳健,也能更专注去服务客户。”席劲松说。
目前期货、期权工具基本重塑了隆兴的钢贸模式,其不仅开设网上商城提供线上交易,也向下游客户提供包含期权的稳价订单服务,客户可以根据市场选择对其有利的交易方式。如今隆兴的运行状况都适时显示在核心运营区的两块大屏上,一块大屏展示隆兴的经营状况,包括市场的成交、订单量及货源等信息,另一块大屏则显示期货、期权适时行情,颠覆传统钢贸的运行和印象。
企业、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随着期货衍生品市场功能发挥,记者发现,越来越多企业重视运用期货衍生品市场管理风险。数据显示,到三季度末,今年已有超过多家上市公司发布逾条风险管理的相关公告,更频繁运用期货、期权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保供稳价,成为企业的普遍选择。
杭州热联集团副总经理劳洪波表示,实体企业运用期货期权为商品流服务,有助于丰富企业风控体系和经营模式,提高经营效率,也能升级企业的传统客户关系。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包括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已普遍采用多种组合的“含权贸易”来规避市场风险,尤其是融合衍生品的模式,受到不少企业欢迎。
所谓融合期货期权衍生品的含权贸易,即引入专业结构,将企业的风险进行转移,让能承担风险的机构和投资者承担风险,达到企业专注生产、期货公司管理风险、交易所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的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效果。
上期所和宝武子公司联合推出的“期货稳价订单”是这一模式的“信用增强版”。据介绍,这一模式全程以贸易合同形式完成,内嵌“期权”的条款。即钢厂与中国宝武旗下的上海钢铁交易中心签署含权贸易合同,向其销售钢材,上海钢铁交易中心则与期货公司签订向其销售钢材的含权贸易合同,合同条款相同,而下游客户与期货公司签订普通贸易合同,期货公司向其销售钢材,同时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中国宝武和上期所介入交易实施环节,避免了传统的企业间含权贸易缺乏监管和可能违约带来的执行难等问题。
“期货期权是专业风险管理工具,对于很多实体企业而言,痛点就是缺乏专业人才和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尽管风险管理需求强烈,确也缺乏相应经验,而这正是期货公司所能提供的。”对此,建信期货大宗商品部总经理徐晓路表示,此前建信期货“驻场服务”安徽一家铜加工企业,助力企业规模跨越发展,目前这一企业对衍生工具的使用也从前期的单一期货扩展到深度使用期货期权的组合工具。
业内专家指出,引入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帮助“稳价”,相当于把企业面临的风险转移到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解决部分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而风险由风险管理子公司承担,其可以利用专业团队到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也达到帮助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并向市场分散风险的目的。
“中国式创新”服务实体企业
目前“期货稳价订单”模式已在多品种上推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上市有相应期货期权品种的螺纹钢、石油沥青等产业链企业,能够利用这一工具实现“保供稳价”的效果。
比如在石油沥青、低硫燃料油领域,今年6月,上期所将钢材市场的稳价订单模式推广到能化领域。通过上期所与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合作,能化产业链实体企业可以签订产能预售订单,并向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符合自身风险管理需求的期权产品,从而减少能化企业原材料采购或销售的价格波动幅度。
来自上期所的数据显示,目前期货稳价订单已累计保障热轧、螺纹钢现货16.1万吨,保障石油沥青现货吨,项目赔付.46万元,共18家开展初期,上期所对实体企业参与试点,其中钢厂5家,中小型钢铁加工企业9家,能化企业4家。在试点企业购买期权的费用进行了一定比例的补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期货更深入服务实体经济,尽管专业要求更高,期权这一工具却在越来越多企业得到使用。“不同于期货,期权更灵活,应用场景也更多。”江苏一家金属制品加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在投标前锁定市场价格,就可以支付一定期权费买入看涨期权,最大损失仅期权费,而一旦生产环节客户违约,利用期权的套保也能比期货达到更好效果。
江苏一家电线电缆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灵活运用期权工具,今年来已为企业弥补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多万损失,尤其是帮助企业接到一些同类企业在当时市场情况下不敢接的订单,进一步提高了市场份额。
“对国内市场而言,期货、期权都是海外引入的舶来品,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出了多项特色的制度和特色的创新应用,期货稳价模式也有望成为此前的‘保险+期货’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后的市场又一重大创新。”上海一家期货经营机构负责人认为。
上期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期货稳价订单”后续将继续扩大覆盖面和参与品种,并持续进行优化和创新,探索央企、国有、民营等各类企业均能参与的“万能”模式,更好助力实体企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新华财经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