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热调研纪要还原炉新能源车电池钢

一、民营的民用板块未来1-2年增速大概情况会是怎样?包括还原炉、新能源车、PTC还有电池钢壳在内,未来1-2年的市场空间预计是有多少?公司预计市占率是多少?对应的收入规模展望如何?

从公司整体来看,根据目前的经营情况,年跟比,公司经营业绩有较高增速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公司目前在手的订单金额比较大,年在不考虑非经常性因素的情况下,在其他板块业务都明显持续改善或者好转的行情下,公司业绩保持较高增速的可能性比较大。

民用电加热器业务方面,空调用电加热器约占销售收入的70%左右,空调行业处于成熟期,按照行业判断,正常的业务增速应该在10%左右。新能源汽车业务也被公司纳入民用板块,目前市占率约在15%。国内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增长速度很快。考虑到公司两个募投项目的建设进度,预计年募投项目会有部分产能释放,民用板块的业务增速会高于行业同类业务。

工业装备业务板块中,多晶硅还原炉产品等目前在手订单已经超过10个亿,同比订单量激增。下半年预计应该还会有一些订单会陆续落地,所以今明两年这个板块的增速可能是倍增。光通信材料每年的增幅估计在20%左右,应该跟以前差不多,比较稳定。

锂电池材料业务这一块,公司的目标是加快产品的市场推广。虽然单项业务目前还处在亏损状态,但光通信业务和锂电池钢壳材料业务整体已经实现了盈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盈利趋势还在继续好转。预计到年,随着技术改造完成,新设备到位,包括送样或者产品推广逐步展开,锂电池材料业务的增速预计会比较快。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很快,按照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电池钢壳材料需求基本上是固定的,一台车大概需要0.5吨的钢基带。原则上来讲,电池钢壳材料的市场增速应该与新能源汽车的增速是保持同步的。按照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预计每年新能源汽车以及电池钢带的需求增速在30%以上。

二、一台车大概对应多少的产品量,产品的价值是多少?

按照高端预镀镍产品目前的合同价,公司目前的销售价格约1.5-1.6万元/吨,毛利率大约在10%至20%之间。如果是用后镀镍的电池钢带,售价大概在元/吨左右,两者差距是比较大的。日本新日铁的预镀镍钢带目前国内市价大约在19,元/吨,公司的预镀镍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

三、预镀镍和后镀镍的单位产品质量有什么差别?

预镀镍和后镀镍的最大区别是它的一致性。所谓电池质量的高低,是看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后镀镍的电池最终的电位差相差很大,比如标准的6伏的电池,后镀镍电池会出现电压的左右偏差,可能有的是5.5伏,有的是5.7伏,有的是6.2伏,还有的是6.3伏,电位差非常大。主要是因为后镀镍不能保证镀层厚度的一致性,有的地方镀的厚,有地方镀的薄,甚至是电池壳内部有的地方是镀不到,所以除了它的使用寿命以外,在这方面影响也非常大。而预镀镍镀层非常均匀,通过高温热处理,就是镍扩散或者镍熔融的工艺,把镍基层通过高温渗透到钢基带的基材里面,与电池钢基材完全融合,在冲制成电池壳的过程当中不会有镀层脱落。后镀镍因为采用的是滚镀工艺,镀层容易出现裂痕,在装电芯的过程当中会掉入电芯,从而对电池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预镀镍是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而且一致性非常好。所以国外的高端电池,像松下、金霸王只用预镀镍的钢带,但国内之前没有这方面的技术,而且成本当时可能也比较高,但主要还是技术问题。

公司现在大力推广的是电动工具和一次电池,像野马、金霸王和松下这些一次电池,它都是要求用预镀镍的,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用后镀镍的材料,因为后镀镍相对比较便宜,用普通的钢基带冲完壳以后,然后去进行滚镀。预镀镍有技术瓶颈,国内除了我们东方九天以外,还有一家湖南利德,但规模相对比较小。

宝钢多次到东方九天来进行沟通,将与东方九天密切合作。国内现在所有高端的电池壳材料,基本上都是由日本新日铁提供的,但是新日铁目前产能不足,只能尽可能保国内几家比较大的汽车电池壳的厂家。东方九天将对标新日铁,做出高质量的预镀镍产品。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电动工具上的二次电池,像吸尘器、扫地机等所有手持的电动工具,相对高端的客户,已经有30%开始切换到预镀镍电池钢壳了。这30%的用量目前首选还是用新日铁的材料,由于市场供给不足,所以现在已有一些客户跟公司小批量采购。公司预镀镍产品在六七年前就已经开发成功,并长期给四川长虹新能源供货。四川长虹新能源主要为特殊部门配套电池,所以它对电池壳的质量要求相对比较高。

公司认为电动工具电池壳市场非常可观,像江苏海四达、江苏天鹏、泰兴三杰等都已经开始更换成预镀镍。由于进口材料价格高,而且新日铁的产能严重不足,所以给公司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机会。公司全资子公司东方九天共有四条预镀镍生产线的环保批文,但目前实际只建成了一条先进的预镀镍生产线。我们正在准备根据客户的需求建设第二条,而且第二条的技术规格包括宽度等都比第一条要高很多。同时我们也已跟北京大学、东北大学这些拥有国内目前最顶尖、最权威的电镀专业的高校及相关专家教授,签订了产学研技术合作协议。目前来看,客户反馈公司的产品跟新日铁之间在质量上没有多大差距,但是公司还准备进一步的提升。

四、特斯拉未来做电池以及比亚迪做刀片电池,还会用到公司的预镀镍钢带吗?

除了铝制方形跟公司产品没有关系,所有圆柱体的电池钢壳,例如、,以及现在特斯拉要把圆柱改大,把容量密度进一步提升,都属于圆柱形钢壳,公司生产的预镀镍电池钢壳材料材料原则上都能用。

五、热泵系统和非热泵系统对PTC的使用量的差别折算成金额上有区别吗?

从热泵系统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情况来看,目前用的比较成熟的可能是特斯拉,国内小鹏、理想等都有在研发,但是目前还没有大批量推广使用。综合来看,不仅仅是因为技术成熟度的原因,同时也有成本较高的因素。另外,热泵系统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仍然需要PTC电加热器实现电池系统的辅助加热。所以从技术更新迭代或者说成本竞争的角度来讲,未来市场热泵系统不会对PTC电加热器形成完全的替代,预计会长时间并存,类似于新能源汽车的三元锂电和磷酸铁锂路线。

根据申万宏源撰写的一篇新能源汽车行业热管理系统深度研究报告,单纯采用热泵空调系统,一台车的成本增量约6元,与传统的制冷空调+高压PTC成本基本持平或略低;但为了进一步提升热泵空调的低温性能,在重新加入辅助PTC方案后,单车成本进一步增加约1元,至元左右。我们认为,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中高低端需求不一样,在没有新的替代技术出现之前,未来高端车会有一部分使用热泵空调,而大部分车辆仍然会使用PTC电压器,所以不会形成明显的替代。

六、即使使用热泵系统,一台车其实还是要用到PTC加热的。那么采用热泵系统的新能源车的PTC使用量和全部使用PTC的车的使用量差别怎样呢?

要少一点。从技术层面来讲,它等于分成两块,一块是空调系统,一块是电池包系统。使用热泵空调以后,低温环境下电池里边的辅助加热是需要PTC加热的。因为热泵需要足够的温差才能够工作,没有足够的温差是运转不起来的,或者说运转效率很差。正常情况下,一台车需要两套PTC电加热器系统,风暖系统和水暖系统各一套,水暖主要是电池组加热,风暖是用于空调制暖,所以这里面等于是减了差不多一半的量。由于客户需求不同,使用热泵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相对较高端,占比不会太高。

七、今年各种原材料都涨价比较厉害,咱们原材料的组成比例是怎样的呢?上半年涨价对公司毛利如何影响呢?下半年公司对原材料价格如何判断?

例如电池壳材料原材料价格涨价,这个是看得到的,但是公司也相应做了提价。至于民营这一块,公司大部分产品跟原材料涨价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其中一部分绑定了它的加工费。另外从产品端,公司跟美的、格力、海尔这些大客户都已完成了提价的协商,陆续完成了提价,提价的幅度原则上可以覆盖原材料上涨因素。公司产品毛利率在开始会有一点影响,因为产品涨价协商需要一定的周期,而且我们本身产品销售出去也有一定的信用周期,在信用周期里面其实是有一点影响,但是涨价以后就没有影响。综合因素,原材料涨价对公司长期影响不是很大。另外,从大宗原材料,尤其是钢材或者其他金属材料的涨价趋势来看,目前已经处在比较高的位置。国家发改委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要求平抑这种涨价趋势,未来如果疫情加重,可能价格仍然会有上涨,但是上涨的空间应该是有限。从目前整体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来讲,不是很通畅,很多上游原材料涨价以后,下游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很厉害,最终导致下游企业承受不起,涨价也就失去了意义,价格上涨就不会持续太久。

八、单晶硅工业是否可能用到我们的多晶硅还原炉呢?有没有可能再做到一个单晶硅产品线的扩充?

公司是多晶硅,乃至整个光伏产业链里最上游企业,公司为通威股份、保利协鑫、大全能源,东方希望这些多晶硅生产企业提供还原炉等生产设备,这些多晶硅生产企业生产出硅料后,再卖给隆基这样专门生产单晶的。国内单晶炉市场格局目前已经比较稳定,公司不会再去开发这个产品。这跟多晶硅还原炉一样,现在整个多晶硅还原炉生产企业就两到三家,主要是双良节能和我们公司。只要新上多晶硅项目,买设备肯定是找我们公司和找双良节能,市场已经是高度集中了。还原炉是多晶硅生产厂家的最核心设备,第二大核心设备是冷氢化电加热器,这个设备在今年所有国内市场项目上,公司可能占有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多晶硅冷氢化用电加热器的企业,在年国内多晶硅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开始替代进口。公司引进还原炉核心技术团队和生产团队,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公司还原炉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从产能上面来说,双良目前行业第一。由于双良做还原炉时间比较久,客户资源稍微多一些,所以市场占有率要多一些。

九、关于空调电加热器销售,目前主要是传统胶粘式的加热器还是铲片式的呢?

两种都有。目前,公司这两种产品的日产量差不多,每种都在10万套到12万套左右。以后应该是铲片式PTC越来越多,因为铲片式PTC具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热效率更好、安全性更高的优势。现在客户对铲片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把胶粘式PTC改成铲片式PTC的客户也越来越多,所以这次募投项目当中也有铲片式的产品,随着设备陆续到位,募投项目达产,铲片式PTC产量预计会提升到30万套一天。

十、目前这两种产品在整个市场上,份额情况大概是怎么样的呢?

目前市场上还是胶粘式PTC更多一些,可能占到市场的65%左右。铲片式PTC主力客户是美的,海尔用了一部分,后面市场切换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铲片式的产品需求会越来越多。

十一、铲片式和粘胶式售价、毛利率、成本的大致差距情况是什么?有什么驱动力会驱动下游的客户更换铲片式的呢?

客户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铲片式的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因此有动力向铲片式切换。至于成本具体降低多少不一定,要根据各个厂家开发的要求。

十二、这一次的募投项目主要是做产线的改造,还是做新建呢?

募投项目是新建,老产线也会投资改造。公司已经和专业做设备的厂家合作,开发并生产第三代设备,预计在下个月样机到位。用了这种新设备以后,产能预计比原来的老设备有大幅提升,同时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十三、现在在市场上有哪些也是在做铲片式的厂家,您觉得谁是您的核心竞争者?

现在做铲片PTC电加热器的企业主要有两三家,公司是产量最大的;广东恒美做一部分,主要供应美的,另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我们规模最大,且拥有完整的技术专利。

十四、如果产能扩建了之后,是不是可以对下游客户要求更高的一个份额呢?

公司对铲片式PTC电加热器生产设备改进后,在提升产能的同时,生产效率会更高,损耗也会更低,公司的竞争优势会更加明显。公司去参加同等竞标,价格优势会更加明显,所以应该可以拿到更高比例的订单。

十五、下游的回款周期现在是什么情况?

一般在45天,最长的是海尔三个月,像格力、美的这些基本都在45天。工业装备业务主要根据合同条款确定。

十六、格力有自己开发铲片式PTC吗?

格力没有开发铲片式PTC,格力都是找我们公司开发相关产品。美的最早切换铲片式PTC,但由于公司产能不大,连美的一家都满足不了,所以公司放缓了其他客户的开发。第二家是海尔,刚刚开始,目前有两个型号开始批量使用。最新的设备投用后,生产效率将明显提升,产品品质也将得到更好保障,届时会给格力开发铲片式PTC。

十七、目前新能源车PTC产能和产销比的大概怎样?

公司这次把新能源车PTC作为一个募投项目,一方面是提高产能,另一方面是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同时,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把一些检测数据保留下来,满足客户的查询追溯需求。有些企业,比如特斯拉,对于自动化生产线及一些硬件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提升产能的同时,更要应用一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预计到今年年底,最迟明年上半年,有希望把产能提升至15万套左右/月。

十八、现在咱们做新能源车PTC的竞争对手大概有哪些?

国内和国外都有一些,但是相对家用电器来讲,新能源汽车PTC要求比较高,所以竞争对手相对不是很多,而且客户开发一个产品,需要相当长的验证周期,所以也不是乱开发。比如现在一汽的一个产品,就选用我们公司跟华工新高理做这种测试,因为要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夏天这种长时间的测试,所以测试完成后,不会轻易改变供应商。

十九、现在市占率大概是一个什么情况?龙头企业是哪家,占了多少份额?

目前整个市场我们大概占15%左右。从规模上来讲,龙头是华工新高理。

二十、您觉得银轮股份、三花智控对您会有一定的竞争吗?

这两家公司的产品跟我们略有不同,竞争关系不大。三花智控在其他电加热这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电加热跟我们竞争不大,主要还是华工新高理。

二十一、多晶硅目前在手订单是大概10个亿,这一块的收入的确认怎么是什么情况呢?

工业装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周期比较长,所以有个交货期,从目前签订的合同来看,今年大概有30%可以确认,剩余在明年中报和年报确认的可能性比较大。明年后年的订单可能还会继续加大。从公司了解的信息来看,目前已经跟设计院签订协议,开始规划的产能差不多有50万吨。下半年会有10-20万吨项目开始启动。

二十二、年的收入和业绩的预期大概是怎么样?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不发生意外情况,公司年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概率比较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