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年10月我国出口钢材.9万吨,环比增加21.2万吨,同比下降15.5%;1-10月累计出口钢材.5万吨,同比下降19.3%。10月我国进口钢材.2万吨,较上月减少95.3万吨,同比增长88.5%;1-10月我国累计进口钢材.5万吨,同比增长73.9%。
近年来,钢材出口形势较差已是不争的事实。自年我国成为钢材净出口国开始,年我国钢材出口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连续6年的增长后,年钢材出口由于较大的价格优势达到了历史峰值万吨。然而年钢材出口由于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导致钢价上涨而逐年下滑。今年情况因为疫情影响更为特殊,钢材出口明显下滑、进口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国外钢材需求明显下滑,而国内需求正旺。受疫情影响,全球制造业PMI维持低位,经济上的下滑引起了国外市场对大宗商品需求的萎缩。年1-9月,国外粗钢累计表观消费同比降幅达13.1%。从下游产业来看,日韩等国的汽车企业停工率一度达到70%。海外需求的持续走弱导致我国钢材难以出口。同时,因为疫情影响下游工业生产制造,很多已经被生产出来和计划生产的的钢材因本国需求大幅萎缩导致无处可去只能选择低价出售给其他国家。而此时中国已从疫情中走出,各行各业复工复产下拉动钢需,大量国外钢材被运往中国,造成进口大幅增加。
进出口品种结构性变化。自供给侧改革以来,国家为鼓励高附加值钢材出口,限制低附加值钢材出口,年底取消了部分钢材的暂定关税,年将不锈钢和涂镀板等钢材的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3%。这些出口政策有效促进了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冷轧薄板、涂镀板、电工钢板、无缝钢管等出口占比逐年提升。年,涂镀板出口占比仅分别为8.3%、16.3%,然而年9月,涂镀板的出口占比已分别上升到12%、21%。在今年出口明显下滑的情况下,涂镀板的出口降幅分别为2.9%、11.5%,远小于中厚板、棒线材、热轧板等高达30%以上的降幅。其中电工钢板因为家电外销火爆等原因导致出口甚至有10%的增长。与此相反,普碳长材这类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出口占比呈现逐年下降态势,由年的21.4%下降至年1-9月的13.2%。目前我国钢材出口重心正在逐步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出口总量出现下滑不可避免。同时,随着我国钢材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进口钢材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整体有所减弱,所占据的内需缺口正逐渐被国产精品钢材所取代。因此,年,进口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镀层板、冷轧板占比分别由的23.3%、19.24%逐年下降至今年的10.5%、14.5%,而棒线材和热轧板由的9.1%、21.2%逐年上升至今年的15.5%、37.9%。今年情况特殊,钢材进口大幅增加,但幅度变化较大的都是一些低价的资源,例如钢坯、普碳长材这类,反应了我国进口钢材品种结构有向低附加值产品倾斜的趋势。从近几年的进出口品种结构性变化可以看出,钢铁行业正在践行中国制造“质量为先”和“结构优化”的基本方针。
进出口价格的变化。从进出口均价上来看,年-年,我国钢材出口均价整体上高位震荡,进口均价则从年开始大幅下降。而影响钢材进出口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价格。年钢坯进口量激增,主要在于国外钢材价格受疫情影响持续低迷,而我国疫情控制迅速,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钢价逐步企稳回升,造成了内外价差的迅速拉大。如4月、5月江浙地区钢坯进口价格低于国内30-元/吨,以至于4-6月国内钢坯进口订单增幅明显,考虑到进口钢坯到货时间一般为20-45天,从而看到6、7月份钢坯进口量大幅增加。同时,今年国内钢材需求较好、原材料支撑较强,钢材价格处于高位,出口钢材几乎没有价格优势,这也是导致出口明显下滑的主要因素。
国际钢贸领域对华反倾销审查增多。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增强,我国钢材出口面临更多的竞争和反倾销审查。今年我国在国际钢贸领域所面临的反倾销审查较以往更多,仅9月份就多达12起。涉及热轧不锈钢板卷、型材、无缝钢管等多种钢材,这对我国钢企出口的积极性不免有所打击。
新的退税政策或将推出,刺激钢材出口。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出口钢材主要是附加值较高的中高端产品,但近年来出口逐年下降,尤其今年出口下降幅度接近20%,导致我国钢企对外贸易悲观情绪加重。在出口形势逐渐恶化的情况下通过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从而刺激钢材出口势在必行。据悉,今年10月,中钢协作了4篇与进出口相关的专题报告,并提议优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财税〔〕78号)实施细则,适当提高增值税退税比例,统一所得税核定方法。首钢、宝武、鞍钢等9家企业资深业务负责人和专家就钢材进出口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商务部外贸司王德阳处长就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