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供给侧助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民资

「本文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文图/记者唐红梅)炼铁产生的废料废气可循环再利用,机器人爬上米的高炉巡检作业,多品类的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运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走进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钢”),处处是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对外贸易等收获的气息,一座座炼铁高炉和作业区让这座“花园式钢厂”别有一番韵味。用八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彬的话来说,现在的八钢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夏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八钢的变化是自治区发力供给侧改革,助推产业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加快推进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切实发挥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作用,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使各项改革朝着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绿色发展加速推进“双碳之路”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八钢正在加速推进“双碳之路”。   10月18日,在八钢厂区一处草坪旁,高耸着一座炼铁炉——欧冶炉,高米,占地约50亩左右,它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高炉冶炼装置,不仅实现了稳定、高效的经济生产,同时成为宝武集团低碳绿色冶金实验基地之一。   欧冶炉是年从上海罗泾搬迁至新疆八钢,于年6月18日建成投产,最初在罗泾称为COREX炉,在八钢经过大量工艺技术革新后,更名为欧冶炉。   “欧冶炉推动我们走好双碳之路。”八钢炼铁厂厂长助理陈佰军说,技术团队经过6年多的工艺优化、设备改造、难题攻关,促使欧冶炉不仅成本低于传统高炉,炉顶煤气循环利用和二氧化碳捕集分离两大突破性技术,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余万吨,相当于节约全国约5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也相当于再造森林约1万亩。   “欧冶炉还能够消纳固废、危废物,其低碳绿色环保优势明显。”陈佰军说,目前,欧冶炉每天可生产多吨铁水,产量比以前增加了近吨。

绿色低碳是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八钢成立了碳中和办公室,建立碳中和工作机制,并于年将一座已封炉的功勋高炉建设投运为工业级别的富氢碳循环高炉,打造全球首家低碳冶金创新实验基地。   富氢碳循环高炉以富氢碳循环纯氧冶炼为核心技术,通过工艺技术创新,初步解决了超高富氧、富氢、碳循环利用的技术难题,大幅度降低炼铁碳排放量。整个项目试验成功后,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冶炼利用系数,还可以减少30%的二氧化碳排放。   今年富氢碳循环高炉还成功接入了经过脱碳处理的欧冶炉煤气,成为全球首次实现脱碳煤气循环利用案例。   近年来,八钢累计投入60多亿元开展环境治理,建成圆形料仓、工业废水处理厂、厂区防风墙、烧结焦化脱硫脱硝等一大批环保设施,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废气达标排放和固废不出厂,已然形成融入城市、反哺城市的发展新格局。   八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彬说,促进高质量发展,“双碳之路”势在必行,八钢力争年实现碳达峰,年具备减碳30%工艺技术能力,年力争减碳3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   创新驱动:不断引育发展新动能   新理念,引领发展新方向。   如果说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八钢的底色,那么创新驱动则为“双碳之路”插上了翅膀。   在欧冶炉和富氢碳循环高炉中控室整洁敞亮,配有沙发、咖啡机和员工休息室,巨大的动态显示屏实时显示着炼铁一线的数据。

在欧冶炉中控室屏幕上,一个正在塔架上忙活的白色机器人引人注目,只见它一边行走,一边转动着小脑袋,生产一线的组组数据就能了如指掌。随机,煤气浓度,设备重点部位温度等监测数据和高清视频图像回传到大屏上。   “如果发现异常,通过机器人传回来的信息,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能处理。”欧冶炉炼铁主任工程师贺敏敏说,智慧巡检机器人叫“小白”,它可自己坐电梯,自己充电。它还有很多同伴,包括自动加炮泥机器人、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全自动风口智慧巡检机器人等,都已在欧冶炉上岗。   八钢大力推动“智慧制造”模式,通过产线调整和技术改造,积极推进数据驱动、集成创新、协同共享的数字化转型,以信息化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提升。   年,八钢以管控中心、操控中心和员工服务中心为总体布局,以落实操作室一律集中、操作岗位一律用机器人、设备运维一律远程、服务环节一律线上为目标,建成投入智慧热轧等重点项目。同年,投入使用工业机器人64个,减少操作室40个。今年远程运维将拓展到本部24条生产线。   “我们靠一个中枢神经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可以完成几乎整个冶炼过程。还可以实时监测调整,动态优化。”吴彬说,先进的能源管控系统可以采集每个班组、每台设备、每个流程的能源使用数据,并进行建模分析,实现“手术刀式”的精准能源管控,从而达到大幅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欧冶炉、富氢碳循环高炉在绿色低碳和智慧制造方面不断创新、突破,到目前已建成47个员工创新工作室,仅欧冶炉一条产线就申报专利余项,已获得授权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   资源整合:推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对八钢而言,推动整个钢铁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   不久前,一批产自八钢的钢材配件运送至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   “八钢品质过硬,采购路程近,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成本。”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蔡阿宁所说的,也代表着新疆本土用钢企业的心声。   目前,八钢的桥梁钢产品,已用于新疆阿克苏、阿拉尔、伊犁可克达拉等架桥铁路或公路桥梁建设;高建钢产品,运用到了疆内外的体育场馆、机场、会展中心等大型建筑工程;风电钢产品,运用到了哈密、阿勒泰、甘肃酒泉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还有煤炭机械用高强钢产品、容器板产品、冷轧板产品等运用到了各行业。

吴彬说,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八钢在管理、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在通过整合资源、延长产业链、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推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以八钢为主导建设的新疆五大钢铁生态圈已经基本形成,包括型材产品、冷轧薄涂层彩板产品、薄壁镀锌管产品、护拦板产品、热轧方矩管产品,是新疆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产品最全的钢铁联合企业,对区域市场良性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年八钢与经开区(头屯河区)建设“经开金属制品产业园”项目,推进新疆金属制品产业科技含量、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聚集,提高金属制品产业核心竞争力。按照金属制品产业园功能布局,未来还将通过引导和培育规模以上金属制品企业30个,实现工业投资60亿元。同时,力争到年,钢材、原材料和金属制品进出口贸易额翻一番,达到56亿元。   “要让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还在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上发力。”吴彬说,八钢加快推进区域钢铁产能整合和海外项目建设,构建区域钢铁生态圈,在宝武集团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成功整合巴州钢铁、伊犁钢铁,形成“一总部多基地”发展格局,粗钢生产能力达万吨。同时,八钢利用宝武班列和八钢公司的场站优势,拓展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的深度和广度,实现集装箱的重出重回,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海外基地建设步伐,拓展发展空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