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北大学的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TheStateKeyLaboratoryofRollingandAutomation,以下简称RAL)自年获批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以来,以国民经济需求为导向,面向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轧制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创新成果。近日,记者走进了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实地探访。RAL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结构合理、学科交叉、勇于创新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现有教职工7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4人,教授20人,副教授25人。学术带头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RAL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通过设立开放课题、建立访问学者制度、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及研究单位成立联合研究室,吸引国内外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实验室的知名专家教授经常深入企业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会、技术讲座、开展学术技术交流。同时,不断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开展研究,进行课题攻关,并以工程为桥梁,将成果应用于生产线上,促进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开发工作呢是RandDES,就是RandD是研发工作,后面有个S是应用,其中有个E(工程),架起了研发和应用的桥梁,也就是我们实践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成果要产业化,要变成工业应用。另一个我们形成了工艺、装备、产品一体化的开发工作,也是这样一个特点。王国栋和他的团队继续瞄准钢铁行业绿色化、减量化的大方向,聚焦新一代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技术(TMCP)这一热轧钢材最重要的关键共性技术,最大限度地挖掘钢铁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和排放。凭借先进技术和良好的服务,在一些重大生产线的招标过程中,RAL频频击败国外顶尖公司,一些刚刚引进的国外先进生产线,也纷纷采用这一技术进行改造。RAL还与企业一起,利用这些工艺与装备,开发出新一代的绿色化钢铁材料,实现了钢材品种的更新换代。
据了解,RAL正投入大量人力和物资在开发航空航天领域所需要的尖端高合金材料,争取为这一领域科技自主化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现在正在开发一个新的技术,就是把快速凝固技术和增材制造,就是3D打印,把这些技术结合起来,然后用我们的薄带连铸做出薄带,然后把它复合起来,做成大型的工件。这个工作正在进行,我们最近做了两条生产线都是为了这个做服务的。
新华社记者李昂来源:新华社编辑:董磊、张熠院训:厚德为料铸智笃行院风:求真拓新明辨笃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