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守槃
在“航天四老”中,有一个人因为在我国海防导弹研制中的突出贡献和传奇事迹,被誉为我国“海防导弹之父”。他就是海防导弹武器系统的总设计师梁守槃。
我国第一种
地地导弹总设计师
年,当钱学森受命筹建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院时,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的梁守槃被点名调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为最初的10个研究室之一的发动机室主任。
梁守槃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专业,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一年后取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年回国,在贵州大定的航空发动机厂担任了设计课长职务。
此后,在国防部五院创建初期,在钱学森的倡导下,梁守槃担任班主任,把大学毕业生们领进航天的大门,并自己动手设计建造第一座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后来,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导弹发动机就是在这座试车台上进行试车,证明了试车台性能良好。
年底,苏联援助的两枚弹道导弹秘密运至我国。梁守槃被任命为我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一号”的总设计师。
项目一启动,梁守槃就要求研究人员,不仅要搞清弄懂图纸上的技术细节,还要学会“反设计”,即先进行理论计算,然后将结果与实物真实数据作对比,以判断所学知识是否足够正确。
这样化被动为主动的好处是,后期大家可快速切换至独立自主研发的状态。
梁守槃不迷信、不盲从外国人,对技术问题从实际出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总是相信中国自己的科技人员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同苏联专家的合作中坚持自己符合实际的技术见解。
导弹上的环形气瓶,使用的是一种冷轧钢,当时我国还没有这种钢材,外国专家坚持要进口他们国家生产的。梁守槃在分析工艺资料时发现,在环形气瓶成型过程中,要经过回火工序。冷轧钢一经回火,实际上就变成了热轧钢,而这种热轧钢国内有,完全不用进口,随即梁守槃向外国专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年,苏联专家全部撤走时,曾扔下话说,中国液氧杂质太多,如果用中国的液氧来发射,不成功他们概不负责。正在大家不知所措时,梁守槃站了出来,他坚定地说,经过精确计算,可确认国产液氧完全合格,能用。之前说不能用,那是某些人把杂质的气态容积当作了液态容积,使结果出现了倍的误差导致的。
为打消大家的顾虑,梁守槃甚至为此立下军令状,来保证国产液氧的可用性。他的意见很快被采纳。一个月后,以国产液氧为推进剂的仿制导弹成功发射。
艺高人胆大的“海防导弹之父”
在我国一系列的弹道导弹的开拓性研究中,梁守槃作出了独到而专有的贡献。“艺高人胆大”的他总是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大阅兵仪式上,一款当时最牛最神秘的武器悄悄亮相了,在装备行列中出现了一枚枚蓝色的导弹身影,它修长挺拔,傲视天空。观礼台上中外嘉宾一片惊叹:那不是“飞鱼”导弹吗?中国什么时候也拥有了“飞鱼”?
参加阅兵的导弹的中国名字叫“鹰击一号”。“鹰击一号”不仅是自行设计的,其性能还大大优于此前法国制造的“飞鱼”。
“飞鱼”是战术海防导弹,是一种超低空超音速飞行的导弹。这一技术是世界性难题,长期无人能突破。中国最早对这种导弹产生兴趣的是钱学森创建老五院时最早的助手梁守槃。
梁守槃认为,这种导弹不仅技术先进,而且非常适合我国国防战略需要,他认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科学家就应该有为了国家利益知难而上的精神。但是,梁守槃提出的这个计划太大胆了,反对意见压倒了支持者。
梁守槃觉得搞科学研究就得有突破、创新精神,不能随波逐流,知难而退。梁守槃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者,他想到了钱学森。梁守槃立刻给钱学森写了封信,钱学森认真细读了梁守槃的设想和技术方案,他被其中严密的逻辑、严格的论证和确凿的数据深深打动了。
海防导弹专家梁守槃(中)、路史光(右)和姚绍福(左)在一起
钱学森当时任七机部副部长。很快,钱学森在信上批了最简单的一行字:“同意梁守槃同志的意见。”
钱学森不仅支持梁守槃的计划,而且亲自指点这一计划的技术方案,他立即请梁守槃到他的办公室来汇报,两人一起研究探讨,钱学森在技术问题上给予他很多指点。
几十年的攻关,梁守槃始终没有泄气,他经常想,有钱老的支持,这枚“飞鱼”一定能成功飞出来。此后,在钱学森的大力支持下,27年的心血终于化蝶了,中国“飞鱼”为中华民族增添了一道美丽的光彩,也让世界各国惊讶羡慕。
值得一提的是,梁守槃不但接受了挑战,还将原本70公里的预定射程改成了公里。
他巧妙设计,使导弹在重量增加不到二分之一的情况下,有效射程增加了2倍,这就是后来的海鹰二号导弹,也是后来被西方人称为“蚕式导弹”的我国第一代岸舰导弹。
20世纪80年代初,被命名为“鹰击八号”的导弹定型试验成功,它被外国人惊讶地称为“中国飞鱼”的反舰导弹。之后,该型号导弹成为我国海军装备的重要力量。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式上,鹰击八号导弹亮相,“中国飞鱼”震惊世界。
梁守槃说,武器研制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畏困难、不怕艰险,勇于挑战、敢于创新是他留给航天人的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文/刘登锐苏晓禾
原标题:《梁守槃:鹰击长空卫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