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如意滕宇鹏
河钢塞钢热轧车间里,机器轰鸣、钢花飞溅,带着金属光泽的产品陆续下线;在成品区,产品按品类规格整齐摆放……这样的场景,让人们兴奋而踏实。
河钢塞钢市场开发部经理高峰说:“河钢塞钢现在80%的产品都销往欧盟、北美地区,由原来巴尔干半岛的区域性企业变成了一个市场遍及欧美的世界性钢铁企业。今天的成绩,对以前的斯梅代雷沃钢厂来讲,是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时间退回到年,高峰从河钢唐钢市场部外派到河钢塞钢,“那是一个冬夜,我踏着雪到达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市,异国他乡的寒冷就迎面扑来。”但这种“寒意”仅仅是个开始。当时,河钢塞钢面临着过多依赖贸易商销售、产品结构单一、市场资源分配不够合理、巴尔干地区占有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它们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刚到河钢塞钢一个月,高峰还没来得及熟悉塞尔维亚,就被派往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走访客户,调研钢铁市场,收集市场信息。同时,根据河钢塞钢年度销售分析报告,高峰接手了一个更重要的任务,要把过去钢厂没有的成本核算体系建立起来。
在美钢联经营管理的年代,钢厂存在着管理粗放、资源浪费等现象。比如,生产中剪切下的板头板尾,都统统被直接当成废钢处理。他与同事发现后,建议对这些废钢进行“二次销售”,却遭到了塞方管理人员的质疑:“没有客户用这种产品,它没有任何价值!”“美钢联当时都没有把它卖出去,你们中国人凭什么可以做到?”高峰与同事没有反驳,一连几个月对钢厂周边市场进行走访调研,最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让这些“没有价值”的“废钢”进入市场销售。当塞方管理人员真实看到“变废为宝”的做法,不仅增加了销售收入,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效益,原有的观念随之发生改变,开始积极支持客户的开发和成本体系的建立。
寒来暑往,中方管理团队从河钢集团引入20多项技术和管理制度,在挖潜增效方面下足功夫。一炉又一炉耀眼的钢火,见证了斯梅代雷沃钢厂的转变。自年底以来,河钢塞钢钢铁年产量从50余万吨提高到最高万吨;年,河钢塞钢首次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优质钢材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河钢塞钢销售收入同比增加85%,平均售价同比增加84%,产值和效益双双创出历史纪录,进一步巩固了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市场地位,河钢塞钢成为多瑙河畔的“金色名片”。
一个团队盘活一家钢厂,一家钢厂振兴一座城市。公司成立两周年时,团队收到了一名当地员工亲手制作的礼物。年届八旬的退休职工扬科维奇握着高峰的手,还向他展示家中珍藏的两国国旗。老人说,自己曾遭受挫折,生活贫困,如今家里四代人都在钢厂工作,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许多员工的孩子都开始学习中文,希望长大后前往中国留学,希望中塞两国友谊继续延续下去。
一年又一年,高峰与同事坚守在河钢塞钢这个“远方的家”。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践行者,河钢塞钢中方管理团队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美丽的多瑙河畔,河钢正加速打造欧洲极具竞争力钢铁企业,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企业的开放自信与气度担当。